湘西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动态

在转型中破茧 于挑战中蝶变 ——湘西州矿产资源开发纪实

来源:团结报 发布时间:2025-03-14 11:23:17 字体大小:

湖南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古丈县岩头寨矿区土溪矿段钒矿

中国科学院翟明国、胡瑞忠两位院士携专家团队到湘西调研矿业发展

湘西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隆立新到古丈调研锰矿整合工作

湘西州“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评审会

铅锌矿

钒矿

古丈茄通矿区南方水泥国家级绿色矿山

周名猛 龙蛟 伍方舟

这里,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矿业开发历史源远流长,“锰都钒海”的美誉闻名遐迩。矿业,宛如一条坚韧有力的脉络,深深嵌入湘西州的历史长河,也引领着它向未来不断迈进。

天赋异禀,资源铸就矿业根基

湘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之丰在湖南省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钒矿资源首屈一指,储量居全省第一,探明矿石量达7.93亿吨,约含636.99万吨五氧化二钒,这让湘西成为全国知名的页岩型钒矿富集区。湖南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古丈县岩头寨矿区土溪矿段钒矿,作为特大型钒矿床,无疑是湘西州矿业版图上一颗最为璀璨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

花垣县历来都是武陵山片区的矿业重镇,其矿业开发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彼时,锰矿、铅锌矿的规模化开采,拉开了花垣矿业繁荣的序幕。曾经,铅锌矿累计探明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二,辉煌一时;如今,花垣县大脑坡铅锌矿以293.95万吨的金属量,成为省内最大的铅锌矿采矿权,续写着铅锌矿开发的传奇。花垣县锰矿累计探明储量3100万吨,也让花垣在全省锰矿资源版图中稳稳占据第三的宝座。

凤凰县茶田矿区,作为全国闻名的汞矿(朱砂)产地,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湘西矿业的辉煌过往。每一块开采出的朱砂,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泸溪县李家田矿区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501万吨,是全省最大的三氧化二铝矿床,为全州矿业的多元化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方解石、重晶石、石英岩等非金属矿种,如同繁星般散布在全州的土地上,它们共同构成了湘西州矿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转型求变,探索矿业发展新径

湘西州矿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时代的浪潮中,它经历了无数次的转型与变革,每一次的蜕变都伴随着艰辛与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矿产资源整合“花垣模式”声名远扬。在矿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州以铅锌矿、锰矿为重点,大刀阔斧地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秉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保优去劣、资源整合”的原则,对花垣县铅锌矿、锰矿进行了两轮大规模深度整合。曾经,花垣县铅锌矿采矿权多达41个,锰矿采矿权也有33个,分散而混乱的局面严重制约了矿业高质量发展。如今,花垣县铅锌矿采矿权精简至1个,锰矿采矿权整合至 4个,开发集约化程度大幅提升。这一模式不仅得到了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的高度认可,还在全省范围推广,成为矿业资源整合的典范。花垣县也凭借这一成果,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引领着湘西州矿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永顺县犀牛洞铅锌矿区、古丈县烂泥田锰矿区、凤凰县杜夜锰矿区等多个重点矿区也启动了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矿业资源开发布局持续优化。

整治整顿,砂石土矿脱胎换骨。针对露天矿山长期存在的“散、小、乱”问题,我州果断出击,开展了一系列雷霆整治行动。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严厉打击违法开采行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全州砂石土矿采矿权从2021年的377个锐减至现有的22个,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整治目标。为了巩固整治成果,我州出台了露天矿山开采加工管控八条措施,全面上收砂石土矿出让、登记权限,并精心编制了8县市砂石土矿专项规划。严格按照“三区三线”和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对砂石土矿进行重新布局和高标准建设,曾经混乱无序的砂石土矿行业如今已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机。

生态修复,守护湘西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州高标准编制的《湘西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将矿山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内容,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2021年,州政府出台《湘西州废弃矿区、废弃砂石场、废弃作业区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当年全州就完成“三废”治理481处,累计投入资金17624.66万元,修复面积达865.75公顷,新增耕地160.61公顷。2022年,全州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启动,完成修复面积 50.01公顷,并成功申报省级2023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涵盖8县市180个图斑、面积228.23公顷,总投资 5046.3万元。2024年在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中,6个关闭退出铅锌矿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618.54亩,拆除废弃构筑物82栋,修建截排水沟2890米、生态沟5620米,种植树苗3.8万余株,葛藤2.2万余株。

我州还持续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全州26个生产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古丈茄通矿区水泥配料用灰岩矿更是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为湘西州矿山生态修复树立了标杆。

展望未来,全力推动矿业复兴

面对困难与挑战,湘西州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积极谋划未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重点工作,全力推动矿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在锰矿领域,加快花垣县保留的4家锰矿证照办理和复工复产工作,为电解锰产业提供有力要素支持。开展花垣县民乐锰矿区边深部找矿,扩大后备资源储备,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加快组建古丈县烂泥田矿区新的锰矿开采、经营主体,为湘西锰矿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活力。

铅锌矿方面,全力支持花垣县大脑坡铅锌矿尽快开采并达到396万吨/年产能,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的要求,实现科学、有序、绿色开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矿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钒矿方面,指导古丈岩头寨矿区土溪钒矿启动规模化开采生产,释放产能。完成省州两级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支持湖南海利集团、古丈宏源钒业探矿权转采矿权,力争新增2宗以上规模化开采的钒矿采矿权,缓解供需矛盾,推动钒矿产业健康发展。

方解石方面,支持古丈县非金属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古丈周边方解石原料矿区扩界及发证工作,申请新增4处方解石规划区块并启动勘查,加快满足高钙石加工生产的采矿权挂牌出让,促进方解石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砂石土矿方面,加快2022年以来全州投放的16宗砂石土矿基建工作,确保第一批投放的凤凰县帮东绣矿区、保靖县溪洲矿区在2025年二季度建成投产,逐步恢复州内砂石供应。到2025年底,基本恢复到砂石土矿专项整治前全州 800万吨/年以上的砂石供应能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其他矿种方面,加强地热、矿泉水等绿色民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全州10个地热、矿泉水规划区块进行调查摸底,择优启动勘查并投放市场,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湘西州矿业正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转型发展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未来规划为引领,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我们坚信,在州委州政府的科学谋划和正确领导下,湘西州矿业必将突破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