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锰都” 到 “绿谷” ——花垣县矿业转型的新生之路
本报全媒体记者 付 丹 陈海泉 向汉品 杨继东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德明
七月的湘西,骄阳似火,空气仿佛凝固成一块密不透风的热浪,知了在树梢声嘶力竭地鸣唱。
花垣县产业开发区内,一排排厂房洁净整齐,静谧得近乎低调。记者步入湖南兆科动力新能源公司与湖南奥邦新能源公司的锂电池生产车间,眼前景象骤然鲜活——高速运转的机械臂精准作业,工人身着统一工装有序忙碌,处处涌动着热火朝天的生产热潮。
“每天都是24小时两班倒连轴转,就是要把产能拉满!”上述两家企业负责人异口同声的话语里,透着产销两旺的底气。
作为声名远播的“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花垣县的锰锌资源储量冠绝一方,矿业开采的历史可追溯至半个多世纪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规模开发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以来,花垣县域经济曾借势腾飞,但相伴而生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与社会矛盾也如影随形,成为发展路上的沉重枷锁,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神经。
面对发展困局,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三级党委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于心、笃实践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魄力,全面打响矿业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从昔日锰锌矿石开采、电解锰生产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困境,到如今矿业整治的纵深推进,再到锰锌产业绿色转型浪潮的奔涌,湖南兆科动力新能源公司与湖南奥邦新能源公司勇立潮头,成为这场转型革命中的先锋力量,率先擎起了绿色发展的大旗。
2019年12月成立的湖南兆科动力有限公司,自诞生起便锚定新能源赛道,立志打造集锂电池研发、生产、应用、销售于一体的行业标杆。为突破电池性能与安全性瓶颈,公司专门组建了研发中心,并与中国五矿长沙矿冶研究院缔结深度合作纽带。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成功研发出适配兆科生产线的专属正极材料及高性能电解液配方工艺。这一技术突破意义非凡: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大关,生产成本降低15%。目前,兆科已建成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日产30万只18650圆柱型动力电池,年产能达1.5GWh。产品凭借硬核实力畅销海内外,广泛应用于两轮电动车、储能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从2020年8月投产至今,企业年产值从4000万元起步,稳步攀升至3.5亿元,勾勒出清晰的上升曲线。
同样,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精耕细作的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高安全、高比能量、长寿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凭借卓越品质,成功跻身苹果、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的供应链,在智能手机及电子消费类产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立足花垣丰富的资源禀赋,奥邦一方面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不断迭代产品性能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双轮驱动下产品竞争力节节攀升,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更为花垣县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崛起注入了强劲动能。2024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25亿元,2025年预计产值在1.5亿元至2.5亿元区间。
如今的花垣县,正沿着绿色转型之路坚定前行:从“黑色污染”的阵痛中破茧,向“绿色动能”的新生跨越,锰锌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跃升,新能源电池产业异军突起,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这片曾因矿业而兴盛、又因污染而困顿的土地,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重焕生机,正以昂扬姿态向绿新生。